一、脂鲤
脂鲤通常长有脂鳍,原产于美洲大陆,是个庞大的淡水鱼群体。总体来说脂鲤的体型一般较小,不同种之间大小和形态差异也各有不同,大部分物种是水族缸的常客,也有部分是常见的养殖种类。
我国引种的脂鲤种类较繁多,常见的有彩裙鱼(Gymnocorymbus ternetzi)(图1)、真唇鲮脂鲤(飞凤、美国旗)(Semaprochilodus insignis)(图2),斯氏锯腹脂鲤(粗线银板)(Myleus schomburgkii)(图3)、巨狗脂鲤(白金猛鱼)(Hydrocynus goliath)(图4)、霓虹脂鲤、大颚小脂鲤等观赏鱼类。也有短盖肥脂鲤(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条纹鲮脂鲤(巴西鲷)(Prochilodus lineatus)等常见的养殖鱼类。
图1彩裙鱼
图2飞凤(真唇鲮脂鲤)
图3斯氏锯腹脂鲤
图4巨狗脂鲤
二、3种典型外来脂鲤
虽然外来脂鲤的种类众多,且引入我国的种类也不是小数目,但是将脂鲤与外来物种入侵联系起来后,最著名的当属纳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nattereri)、短盖肥脂鲤和条纹鲮脂鲤3个种。可能学名大家都不熟悉,或许直接说通俗的名字更加“如雷贯耳”,食人鲳(纳氏臀点脂鲤)、淡水白鲳(短盖肥脂鲤)和巴西鲷(条纹鲮脂鲤)。下文均用俗名代替。
食人鲳是凶猛鱼类的代名词,不用解释,光是听见名字就已经知道一二了。
图5食人鲳
淡水白鲳是常见的养殖鱼类,年产量6.9万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是脂鲤中食用量最大的种类。
图6淡水白鲳
巴西鲷和麦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一起是南方常见的饵料用鱼,也是珠江流域部分河段的常见外来入侵物种和优势种。
图7巴西鲷
三种脂鲤的体型比较相似,特别是食人鲳和淡水白鲳最为相似,很容易鉴定错误,其实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脸(头)”、“看嘴”、“看牙”(图8)。食人鲳和淡水白鲳的头卵圆形、眼离吻端近,小口脂鲤的头近菱形,眼离吻端稍远。食人鲳和淡水白鲳在体型和头上差距极小,其主要差别在于口裂和牙齿上,在体色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淡水白鲳口裂较小,接近反c(
)型,食人鲳口裂较大,>型。小口脂鲤的唇较发达,包裹上下颌(图8)。
图8三种脂鲤的头部及口裂
在牙齿上,食人鲳,牙齿1排,较尖锐;淡水白鲳牙齿2排,下颌外层牙齿较大。在体色上,食人鲳背部墨绿色,有多个小的深色斑纹淡水白鲳背部银白色,无明显斑纹;巴西鲷的口唇发达似吸盘。
图9三种脂鲤的口和牙齿
三、食人鲳
食人鲳隶属于脂鲤目、脂鲤科、臀点脂鲤属,原产于南美地区,主产于亚马孙河流域,因具有攻击人类的特征而得名,由于其凶猛的个性,锋利的牙齿,深受全球观赏鱼玩家和博物馆的喜爱(图10)。
图10博物馆里的食人鲳(拍摄于曼谷水族馆)
由于管理不严和不法商贩的走私行为,在观赏鱼市场买到食人鲳并不难,这也造成了食人鲳在我国多地传播和销售(图11)。
图11食人鲳
尽管国家加强了对食人鲳进口、售卖和养殖的监管,但是还是有极少部分的食人鲳进入到了自然水域,并引起了轰动全国的“柳州食人鲳事件”,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了食人鲳“食人”的本性,政府也开始真正重视起食人鲳这类高危的外来水生生物。
图12食人鲳
虽然自柳州食人鲳事件后,食人鲳在我国的自然水域销声匿迹了很多年,现有的证据也无法证明食人鲳已经在自然水域建立了种群,因此食人鲳只能算是外来物种,不能算是外来入侵物种。
尽管如此,但另一种与食人鲳很像的外来鱼类却经常在河流中被发现,而且经常被错认为是食人鲳,或者被炒作为食人鲳,这种外来鱼类就是淡水白鲳。
四、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隶属于脂鲤目、脂鲤科、肥脂鲤属(图13),同样原产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由于个头大,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图14),年产量为68651吨(数据来源于2020版渔业统计年鉴),养殖量最大的为广东、广西、浙江等地区。
图13淡水白鲳
随着养殖逃逸、人为放生等一系列因素,淡水白鲳在南方的河流并不少见,在海南、广东、广西多个地区的河流中均有野生个体的存在(图15),在部分水域也形成了自然种群,对土著鱼类的生存同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图14养殖的淡水白鲳
图15自然水域的淡水白鲳
虽然淡水白鲳不具备主动攻击人的本性,牙齿不如食人鲳锋利,但是其咬合力同样不小(亲测过,建议不要轻易尝试),所以经常也有好事者将手指或者食物塞进淡水白鲳口中,来制造食人鲳咬人的画面。
尽管淡水白鲳对生态具有一定的危害,但是其风险程度远小于食人鲳,因此将淡水白鲳错认为食人鲳常常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也不利于两种外来生物的科学防控和管理。尽管如此,对于淡水白鲳的养殖管理和防逃逸措施同样至关重要。
五、巴西鲷
巴西鲷又称小口脂鲤,隶属于脂鲤目Characiformes,无齿脂鲤科Curimatidae,鲮脂鲤属Prochilodus(图16)。原产于南美,上世纪末从巴西引进。
巴西鲷生长速度快,但肉橙黄色且品质并不太好,因此在食用鱼市场并不大受欢迎(当然口感因人而异,或许有人喜欢呢),但是由于繁殖量大和生长速度快的特点而被广泛作为饵料鱼使用。
图16巴西鲷
由于养殖逃逸和人为放生,养殖范围广的巴西鲷很容易进入自然水域,进入自然水域后由于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在自然水域往往很快形成优势种群,目前在我国南方有广泛分布(图17),可通过食物竞争严重影响本土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是风险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
图17野采的巴西鲷
六、外来脂鲤的隐患和应对措施
我国没有本土的脂鲤目鱼类,所有的现有种类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多数种类促进了观赏渔业的发展,但是部分高危种类如食人鲳等却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具有较大威胁,是需要严格管控进口和贸易的种类。
部分养殖种类如淡水白鲳,是养殖中的常见种,但在自然水域也常有发现,需要提早采取防范入侵的措施。
巴西鲷是目前已形成广泛入侵的种类,由于在饵料鱼市场尚有一席之地,不至于像齐氏罗非鱼和清道夫一无是处,但其生态隐患如何缓解和消除却任重道远。
此外,一些其他的脂鲤目鱼类如斑点银板鱼(图18)等在自然水域也偶有发现,今后会不会暴发也同样需要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图18斑点银板鱼(海科院俊哥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