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珍稀濒危水生物种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的人工繁育和野外种群重建研究,7月19日,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守护神兽,鼋来有你”2023年鼋人工繁育和野化适应性保护活动在佛山高明顺利举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作为本次活动的技术支撑单位。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宣布活动启动
活动会上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与上海市浦东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等国内5个鼋保护地城市相关部门签订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发布了鼋保护宣传短片和鼋动漫IP形象。活动现场50只带有PIT标记的人工繁育子一代4龄幼鼋放归到佛山市高明区潭黎水库。
“农业农村部佛山鼋人工繁育基地”负责人演示“四指托鼋”
为保护和拯救鼋这一古老物种,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鼋拯救行动计划(2019-2035年)》。在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珠江水产研究所从2014年成功开展鼋人工繁育以来,系统开展鼋保护生物学研究,鼋人工驯养与繁育取得重大突破,全国保有1~8龄幼鼋超过1000只;建立了鼋物种鉴定技术并制定了《鼋》种质标准,开展了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技术研究;构建了鼋染色体水平上基因组图谱、冬眠前后外周血单细胞图谱,开展了系统进化、长寿和免疫等方面保护遗传学研究,同时建立了基于环境DNA野外评估鼋资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2020年,农业农村部在广东省佛山市开展了首次鼋野化适应性保护活动,野化20只4~5龄带有PIT标记的子一代幼鼋。2021~2022年,珠江水产研究所组织开展的鼋回捕结果显示野化个体体型饱满,完整无伤,色泽光亮,体重增加明显,野化个体适应性良好。
珠江所科研人员现场扫描核实PIT标记号
2023年鼋人工繁育和野化适应性保护活动,是继2020年首次开展鼋野化放归后第二次实施鼋野化保护行动。通过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双途径实现鼋有效保护,为规模化人工放流提供实践经验,有利于鼋种群恢复和重建,提高全社会对鼋的关心关注和保护参与度。
出席活动的主要领导和代表有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佛山市领导徐晓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祥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徐瑞永所长,以及鼋保护地合作城市等相关市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同志、鼋保护联盟代表、社会公众和媒体朋友,约100人参加了活动。
人工繁育子一代幼鼋野化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