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承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产技术推广站协办的“澜湄渔业资源养护与水产养殖技术提升国际培训班”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正式开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王玉梅副院长、老挝南塔省农业林业厅宋赛·乌多姆副厅长、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董俊副秘书长、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处杨正基一级调研员、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李树荣副局长、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产技术推广站祁文龙站长、珠江所孙慧武所长等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珠江所科研处林明辉处长主持。

孙慧武在欢迎辞中表示,珠江所坚持将澜湄流域合作视为国际合作的核心支点,与澜湄流域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依托科技部、外交部、农业农村部等项目资助,深度参与区域渔业协同治理,为区域渔业科技合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中国方案。本次培训班不仅作为深化澜湄渔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作为推进渔业科技协同发展的新起点。

董俊在致辞中提到,西双版纳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成了澜沧江流域首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累计向澜沧江投放鱼苗超500万尾,鱼类种群数量较十年前增长了38%。希望双方继续深化在澜湄地区的合作,推动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流域生态保护、渔政执法管理、淡水渔业养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杨正基在致辞中提到,云南将建设开放农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的六大板块之一,积极将推动农业“走出去、引进来”作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内容,感谢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对双方合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有序推进渔业资源保护、渔政联合执法等活动。

宋赛·乌多姆在致辞中感谢中方在澜沧江—湄公河水生动物保护的行动中始终鼎力支持,多年来累计提供数十万尾鱼苗用于增殖放流,由衷认为本次培训得以向中方专家团队系统学习先进养鱼技术、水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方法以及各类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将为老挝渔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王玉梅在致辞中指出,澜沧江—湄公河是沿岸国家的生命之河,渔业资源不仅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更与粮食安全、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息息相关。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向澜湄国家推广了稻渔综合种养、淡水鱼类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等实用技术,帮助当地提高渔业产量,期待推动更多多边务实合作,如共建联合实验室、跨境生态监测网络等,让科技创新真正造福流域人民。

来自老挝南塔省农业林业厅的万纳琳·本塔维赛女士代表培训班全体学员发言,感谢本次学习机会。

本次培训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展中国家培训班系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国际人才与培训处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归口管理,珠江所李伟担任项目负责人。培训班深度践行东盟一体化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核心精神,贯彻落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为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搭建渔业保护、渔业科技合作的坚实桥梁,助力流域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训班精准聚焦澜湄渔业资源养护、水产养殖技术提升,以及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等前沿领域,采用理论授课、塘头教学、产业考察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邀请业内专家系统讲解技术原理、组织学员深入渔业资源保护与水产养殖基地观摩实践,推动理论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培训效果。
本次培训班为期15天,吸引了来自老挝、越南、泰国、布隆迪、赞比亚、文莱、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的学员报名,涵盖政府管理人员、科研机构骨干研究人员、高校水产领域学者及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等多元群体。培训班将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渔业保护的难点、渔业发展的痛点、渔业资源养护的技术以及渔业养殖技术的创新等开展跨国家、跨领域的渔业科技智慧碰撞与经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