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起,广东省将大面积降温,最低降至8℃以下。寒潮对我省水产养殖将造成较大影响,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降低寒潮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养殖生产平稳有序。根据实际,提出寒潮天气影响下水产养殖管理应对措施和灾后恢复生产措施,供渔业主管部门和水产养殖从业者参考。
一、灾害防范应急措施
(一)做好保温。
提高池塘水位,淡水池塘一般要求水深2米以上。调节池水肥度,保持水体透明度大于50厘米,以利于吸收阳光辐射,提高中下层水体温度。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搭建保温棚,还可注入温水加温。设施养殖要检查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及时修补,备足燃料,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尤其要做好苗种繁育场、工厂化养殖基地等养殖设施保温防冻工作,确保亲本和成鱼安全越冬。
(二)做好增氧。
阴雨低温天气,大气气压低,水体溶解氧会随之下降,此时表层水温度低、底层水温度高,易引起水体上下对流,使池底的腐殖质翻起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因此,要适时开启增氧机,最好配置底增氧,促进上下水交换,提高池水溶氧含量,防止鱼类浮头及冻伤。
(三)做好病害防控。
低温天气,应尽量避免拉网、捕捉,确实需要时,应细心操作,减少机械损伤,以防鱼类感染病菌。寒潮来临前水中泼洒维生素C钠粉等,每天1次,用2~3次,增强鱼类的抗寒抗应激能力。发生死鱼时,应及时捞出深埋无害化处理,以防病菌扩散传播。
(四)适时捕捞上市。
池塘养殖、“跑道”养殖等模式,当水温已接近鱼类生长极限低温且无法对池水进行增温保温时,要抓紧时间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捕捞上市,将鱼种转移到有保温条件的池塘暂养避寒,待气温回升到适宜温度后再移回原池养殖。
二、寒潮过后恢复生产措施
(一)及时修补养殖设施。
检查苗种繁殖和养殖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抓紧进行因寒潮影响的繁殖设施、电力设施、进排水渠道、薄膜和坍塌房屋等维修和重建工作。同时,寒潮天气,养殖从业人员要特别注意采取防冻等安全防护措施,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二)加强养殖生产管理。
寒潮过后,要根据水温变化,适当降低放养密度,适当投喂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做到循序渐进,少量多次投喂,并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饵量。加大巡塘力度,记录水质、溶氧等变化,降低低温病害发病率,确保顺利越冬。对已经达到商品规格或在低温影响下有冻伤的水产品及时起捕收获,尽量降低损失。
(三)加强病害防控。
寒潮过后开展疫病监测,落实消毒、治疗等防治措施。要适时监测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发生。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改底解毒,防止暴发性疾病发生。加强技术知道和服务,帮助养殖户尽快恢复生产。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王广军、李志斐、谢骏等)
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建明、蒋天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