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资源调查中,通过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可获得鱼类产卵场分布与规模、繁殖周期、繁殖群体数量等基础信息,进而预测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趋势,对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鱼类早期分类特征有限且形态处于动态变化过程,许多仔鱼类群难以识别到物种的水平,严重制约着相关研究的发展,亟需一种可靠的方法对早期资源的鱼卵、仔鱼进行精确识别。
珠江所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构建了珠江中下游78种鱼类的DNA条形码数据库,基于团队构建的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库,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珠江下游肇庆江段和中游红水河大湾江段长期监测采集的鱼卵、仔鱼进行了种类识别。从肇庆江段筛选的1624尾仔鱼中鉴定出37个物种,其中包括濒危物种鳤(Ochetobius elongatus),基于各物种出现的时间动态特征推断了主要种类的繁殖期,相关研究发表在Gene(IF2020=3.688)上。另外,从大湾江段选取的鱼卵中识别出14个物种,其中12个物种属于小型底栖鱼类,2个物种属于半洄游性鱼类,对大湾江段优势种类的主要繁殖期进行了推测,分析认为梯级开发可能是导致大湾江段鱼类早期补充群体结构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发表在Ecology and Evolution(IF2020=2.912)上。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D0900903)的资助,研究成果为珠江中下游鱼类产卵场保护、渔业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第一作者均为陈蔚涛助理研究员,第一篇通讯作者李跃飞副研究员和李新辉研究员,第二篇通讯作者为李跃飞副研究员和李捷研究员。
文章链接:
Gene: https://doi.org/10.1016/j.gene.2020.145351
Ecology and Evolution: https://doi.org/10.1002/ece3.7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