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前谋划“十三五”科研创新思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扎实推进鲈鲶类产业技术创新工作,11月2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在广州组织召开了“淡水鲈鲶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讨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刘英杰、水科院科研计划处副处长韩刚、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研究员以及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山大学、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佛山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和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有关专家3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韩刚主持。会上,珠江所副所长白俊杰研究员介绍了鲈、鳢、鳜、黄颡鱼、叉尾鮰等鲈鲶类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存在的主要技术需求以及建设产业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思路,专家们围绕着各自单位的研究基础和各产区产业的现状以及技术需求、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等开展了讨论。
与会代表们总结了鲈鲶鱼类的主要特点:肉质好、无肌间剌、广温性,可在全国养殖,适合冷(冻)藏和加工,且价格适中,是名副其实的“百姓鱼”;以精养为主,其年产量已突破150万吨,年产值超600亿元,经济效益高;产业链较为完善,分工明显,是我国目前冷链活鱼长途配送的主要品种。专家们认为,鲈鲶类产业基础研究还很薄弱,技术创新滞后,相关成果和技术还未能很好地推广和应用,迫切需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建立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淡水鱼类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
刘英杰在讲话中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搭建全国鲈鲶类研究的团队,建立涵盖基础与应用研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结合的体系化组织,形成下一步面向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为我国淡水鲈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