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2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生态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黔江桂平和浔江梧州江段监测到2尾鳤(Ochetobius elongatus),全长分别为51.2cm和38.5cm,距离上次在珠江中下游渔业捕捞中监测到鳤已有近10年之久。
鳤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鳤属(Ochetobius)。历史上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的西江、东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其具有生殖洄游习性,产漂流性卵,繁殖季节需洄游到江河特定的产卵场才能够顺利产卵繁殖。但由于水利梯级的开发和江河水质污染等原因,其资源量很小,种群近乎濒危。根据珠江水产研究所近年来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监测的结果,珠江中下游每年仅有1~2个批次的鳤鱼苗出现,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资源量仅占卵苗早期补充群体总量的0.18%。
珠江所渔业资源生态研究室之前有研究发现,珠江实施禁渔期制度之后能够有效提高鱼类早期补充群体资源量。在全国重视生态保护的背景之下,鳤又重现珠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现有的生态修复措施对鳤鱼资源修复的效应机制应进一步研究,进而可为珍稀濒危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借鉴。
桂平江段采集的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