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产研究所罗非鱼养殖创新团队和西南大学合作研究,在莫桑比克罗非鱼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Mozambique Tilapia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Reveals the Structure of Sex Determining Regions》发表于JCR2区杂志《Frontiers in Genetics》(2020年JCR影响因子4.599)。该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1123001)、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4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0202)等项目资助。西南大学陶文静博士和珠江所曹建萌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卢迈新研究员和西南大学王德寿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文章链接网址: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gene.2021.796211/full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莫桑比克罗非鱼是进化和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有趣的分类群。因其雄性比雌性长得快,基因上的雄性罗非鱼在水产养殖中更受青睐。然而,由于其基因组的有限特性,对其性别决定和性控制的研究一直受到阻碍。为此,我们结合Illumina和Nanopore的高覆盖率优势与Hi-C和RNA-Seq数据,组装了高质量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基因组。基因组装配跨度为1007 Mb,scaffold N50为11.38 Mb。并成功的将98.6%的基因组锚定到22个连锁群(LGs)上。根据3个家系的雄、雌鱼重测序数据,同时在LG14上分离出该物种的XY性别决定系统,在LG3上分离出ZW系统。在两个XY性别决定的家系中,共有的性别型SNP将LG14上的性别决定区域缩小至3Mb,且发现这些SNP在ahnak和rhbdd1基因中包含两个有害的错义突变,表明这两个基因可能在性别决定中发挥作用。该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的组装和注释,及性别决定区域的识别为帮助理解罗非鱼遗传性别决定的进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论文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