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我所举办了60年所庆学术论坛。此次论坛主题为“渔业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旨在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与协同发展。我所100余名科技人员和在读研究生参加了论坛。
吴淑勤所长在致辞中首先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回顾了建所6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发明的“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大量苗种来源,结束水产养殖靠天吃饭的历史;到2010年以来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先后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和我国首个水产疫苗生产批准文号等一系列技术突破,为我国渔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60年来,珠江所科研人员紧紧围绕渔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不断钻研和探索,在几代人的奋力拼搏下,珠江所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并具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渔业科研机构。吴所长强调,在我国渔业发展的新时期,建设创新性研究所为珠江所目标,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并激励珠江所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继承和发扬60年来的优良传统,充满决心和信心,为把珠江所建成一流的渔业研究机构而努力奋斗!
此次论坛共有10个报告,分别就我所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其中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科白俊杰、朱新平和卢迈新等3位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大口黑鲈养殖和新品种培育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我国龟鳖种类资源及分类、罗非鱼产业和品种培育;水产养殖与营养学科王广军副研究员汇报了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和生态养殖技术及生态养殖模式;水产病害与免疫学科石存斌、李凯彬和姜兰等3位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国内外渔用疫苗研制与应用情况和渔用疫苗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鱼类实验动物应用特点及其在病原感染中的具体应用、抗生素在水生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水产主要病原菌耐药状况、耐药机理研究;城市渔业学科胡隐昌研究员汇报了美丽硬仆骨舌鱼研究进展及观赏渔业学科的相关研究;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李新辉研究员和王超助理研究员分别汇报了鱼类功能群的研究背景和鱼类功能群与形态学关联假设及鱼类结构与生态位的数量关系研究、珠江中下游浮游藻类优势种和藻类多样性模式及环境指示功能研究。
此次所庆学术论坛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响应,讨论气氛热烈,为我所各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对活跃我所的学术氛围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