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以“保护水生生物 共筑绿水青山”为主题的2025年云南元阳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暨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大蛮村的元江边上顺利开展。该活动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支持,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渔业协会指导,红河州农业农村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主办,元阳县人民政府、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办,云南省水产学会协办。部长江办孙陈嘉同志、云南省厅渔业渔政处处长陆金全同志、珠江所副所长魏泰莉同志、元阳县县委副书记黄培同志、红河州及元阳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领导代表、渔民代表、媒体记者、志愿者和群众约100人参加了保护活动。
红河流域是历史上鼋、斑鳖等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直至2000年前后,该流域仍有鼋的捕获记录。为进一步加强沿河群众对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督促沿江各地加强对红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加快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修复,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农业农村部的项目支持和指导下,结合元阳县的增殖放流计划,积极筹划组织了本次活动。
人工繁育被认为是鼋种群保护的关键且有效措施之一,珠江水产研究所于2014年在国内首次攻破鼋的人工繁育技术,至今保有不同年龄幼鼋1116只,建立了仔鼋遗传档案,探明了濒危因素,为下一步恢复鼋野外种群提供了物质基础。2020-2023年间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推动下,开展了4~5龄幼鼋野化适应性保护工作和野放效果评估,效果显著,为恢复鼋野外种群奠定了基础。
活动现场通过展示科普宣传展示、科普讲解及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当地群众了解认识到保护鼋和斑鳖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群众对红河流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活动现场共放流元江鲤鱼苗28.5万尾,派发斑鳖、鼋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宣传单张超过1000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