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恢复和重建鼋野生种群,9月26日,由农业农村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鼋野化适应性保护活动在佛山高明顺利举办。
2020年鼋野化适应性保护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是宣贯落实2019年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鼋拯救行动计划(2019-2035)》精神的第一个标志性活动,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具体举措。
鼋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珠江乃至我国长江以南水系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在古地理研究、古生物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保护鼋对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其栖息生境严重恶化,数量急剧下降,野生鼋鲜有发现,目前仅人工条件下保有亲本13只、子一代700余只,种群极度濒危,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本次活动共野化20只4-5龄幼鼋,通过后期效果评估逐步增强鼋野外生活的适应性,从而推动鼋种群逐步恢复。
农业农村部于康震副部长将幼鼋放入野化试验水库
按照《行动计划》的行动目标和内容,将加大鼋的保护投入和力度、加强研究鼋的人工驯养与繁殖、加快鼋的栖息地生境保护与修复,有力保障鼋物种拯救、有效推进鼋野生群体的恢复、有计划实现鼋种群的全面保护,逐步实现鼋的拯救性保护、恢复性保护和全面性保护。该《行动计划》是继中华鲟、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斑海豹、长江鲟、海龟之后的第7个水生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也是珠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的第一个行动计划。
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副所长介绍鼋
2015年开始,珠江水产研究所与佛山市高明区万绿源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开展科技合作,并于2017年成立珠江水产研究所(高明)鼋繁育保护研究基地。经过近5年的保育研究,该基地从原来的4只亲本中繁育出700多只子一代幼鼋,成为全国保有活体鼋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鼋保护基地。珠江所朱新平研究团队在鼋保育研究工作中,潜心研究,攻坚克难,成功掌握鼋人工繁育技术,成为中国首个突破鼋繁育技术的研究团队,联合研制的第一套鼋温室培育专利系统,大幅度提高幼鼋的存活率。同时,珠江所还在《行动计划》编制,野化地选址,鼋保护联盟成立等政府、社会工作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佛山市市长朱伟观察幼鼋
为整合鼋保护的社会资源,加强合作交流,共享鼋保护管理经验及繁育科研新成果,在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的推动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分会和珠江所发起成立“中国鼋保护联盟”,成立会议于9月25日在佛山高明举行,鼋联盟成员约40家单位、近60名代表参加。成立会议上,珠江所副所长朱新平研究员做专题报告,全面介绍鼋的保护现状及研究成果,提出下一步的保护建议和策略;佛山市高明区万绿源种养殖公司(珠江所鼋保育基地)负责人分享鼋保育经验和现状。
中国鼋保护联盟成立大会
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佛山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分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协办。出席活动的主要领导和代表有: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春新,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副局长韩旭,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副主任赵依民、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佛山市市长朱伟,高明区区长梁耀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以及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外派机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与鼋相关省份的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相关科研研究所专家,鼋保护联盟代表,媒体朋友和热心群众,近200人参加了活动。
在水中畅游的小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