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水产养殖网) 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广州市南沙区渔业产业园建设迎来里程碑节点。8月28日,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南沙举行,这是南沙渔业产业园继去年引进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后,迎来的又一“大脑”平台。本次活动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指导,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主办,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南沙研究院、广东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公司、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南沙区渔业协会协办,并得到了广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
签到现场
揭牌仪式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原副司长郭志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刘英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文、广州市委副书记罗冀京、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罗光华、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一级调研员温蔚以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领导,中国科学院水产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领导、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领导,广州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局、南沙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南沙区渔业协会等行业代表共200多人出席了揭牌仪式及峰会。
南沙区区委副书记 徐永首先致辞:他首先欢迎了四位院士以及在场嘉宾的到来,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湾区明珠广州南沙,举办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的揭牌仪式暨水产种业南沙峰会。这是我区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将会推动南沙“三区一中心”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此我代表南沙区向刘少军院士以及专家团队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南沙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阳会军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大家好。今天是我们诚一公司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到诚一,参与见证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感谢刘少军院士对我本人以及诚一事业的认可,选择和我们诚一合作唯一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我相信,有各位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刘少军院士等专家的倾情指导,院士专家工作站、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一定不负众望取得丰硕成果。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欧阳峣致辞:今天是我校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福地起航的时刻,这是水产种业领域的一场盛事,也是我们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重大成果的展现。在此我代表湖南师范大学对专家工作站和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湖南师范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 江开勇致辞:首先代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对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的揭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工作在水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专家、领导、朋友长期以来对渔业渔政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刘少军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是水产种业、渔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所谓好种出好苗、好苗出好鱼,水产种业的发展一直都是我国渔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广州一直是我国水产科研的前沿阵地,诚一公司多年深耕水产养殖业,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在业界享有很好的美誉,我相信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合作,一定能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一定能够进一步提升广州乃至全国现代渔业创新的能力,进一步的提升我国主导水产良种的能力,从而助力水产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朱作言院士致辞: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广州南沙,共同见证刘少军院士工作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我跟刘少军院士还有他父亲有深入的交流,向他们学习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是一次水产种业、科研、企业强强联合的范例,也是一次先进育种技术和现代化养殖模式的完美结合。该产学研体系的建立可以使水产种业技术研发具备更好的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定能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的成就,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最后预祝工作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早日取得丰硕成果。
刘少军院士致辞:非常高兴大家在炎热的夏天,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出席本人工作站以及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的揭牌仪式。借此机会我代表我们团队,非常感谢广州市及南沙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科技部郭志伟司长、农业部江开勇局长等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非常感谢湖南师范大学领导以及同事的支持,非常感谢合作伙伴阳会军博士领导的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的支持及合作,最后感谢林浩然院士、朱作言院士、麦康森院士以及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的支持。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共和国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渔业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和脱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将进一步开展鱼类良种、良养以及产业发展的推广工作,保障水产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刘少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鱼类遗传育种专家,在鱼类远缘杂交研究领域的理论-技术-产品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成绩,他带领团队攻克了种间生殖隔离难关,探索出鱼类远缘杂交的主要遗传和繁殖规律,创建了一批源于远缘杂交的四倍体和二倍体鱼可育品系和优良鱼类,为我国水产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作为南沙渔业产业园主体建设企业,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担了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任务。该公司现有养殖面积6800亩,草鱼年产量达1.5万吨,产值约2亿多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草鱼养殖示范基地,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农业龙头企业”。
据介绍,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是诚一公司、南沙农业集团联合刘少军院士团队建设的,以鱼类种质保存、种质创新、种苗繁育和供给为核心的水产育种创新基地,项目规划占地约1000亩,计划总投资5.3亿元。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一流水产育种高级人才汇聚地,一流的育种技术高地,一流的现代种业服务中心,水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
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孵化草鱼、鲫鱼、黄鳍鲷、金鼓鱼、青蟹、斑节对虾等水产苗种400亿尾,培育大规格优质苗种6800万尾。达产年收入5.08亿元,推广养殖面积100万亩,农户年新增收入20亿元。
精彩的致辞过后广州市委副书记罗冀京,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麦康森、刘少军、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文、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出席揭牌仪式。罗冀京副书记在现场宣布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
成立照片
合影照片
水产种业南沙峰会
揭牌仪式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麦康森、刘少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胡炜、汪亚平,青岛农业大学教授聂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白俊杰,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樊启学,中山大学教授张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殿昌等知名学者应邀出席水产种业南沙峰会并做主题报告。
林浩然院士致辞:今天十分高兴和大家一起共同见证了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的揭牌仪式。作为一名从事水产行业60多年的渔业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自豪,因为刘少军院士和阳会军博士都是我的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推动中国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结合可以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强强联合,最后我殷切的希望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能够为我国的渔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支持。
朱作言院士致辞:非常荣幸见证了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广州市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此向刘少军院士和广州诚一养殖有限公司表示祝贺。今天专家工作站和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的成立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解决人们吃好鱼,推进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水产养殖行业为人们的餐桌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蛋白,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希望水产种业峰会这个平台能够为产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我国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再次祝贺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的揭牌。
主题报告
主题:《中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四十年》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麦康森院士
麦康森院士指出了我国粮食隐性缺口的现状。并介绍了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的水产养殖从无到有,从野生苗、不投喂,到人工苗种、人工料的发展演变。90年代末,我国就形成了完善的水产饲料工业产业体系,为饲料产量雄居世界第一,为水产养殖绿色、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水产饲料添加剂工业:1980年从零起步,到自给自足,再到主要出口国。
水产饲料设备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出口。
随着水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研究的影响力在不断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学术交流(世华会)推动了学科建设、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2.2012-2019年,我国发表相关论文28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92篇,文章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主要国际刊物都有了中国人任编辑。
3.我国水产动物研究的学术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
主题:《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应用》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刘少军院士
刘少军院士分析了我国渔业产业的情况指出:2018年渔业总产值12815亿元,其中,淡水养殖产值5884亿元,淡水捕捞产值466亿元,海水养殖产值3572亿元,海洋捕捞产值2228亿元,水产苗种产值664亿元。总养殖面积近719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与海水养殖面积约为7:3。
鱼类远缘杂交研究的意义:鱼类是高蛋白质、低脂肪、重要肉类之一;目前种质资源丰富多达32000多种,染色体数不同,杂交亲本丰富;其我国鱼类新品种中38%是杂交鱼,其中60%是远缘杂交鱼。
远缘杂交:后代变化明显、用途广、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育种和生物进化意义重大。
存在问题
孟德尔定律:只适合近缘杂交。
传统观点认为:远缘杂交难以形成可育品系。
远缘杂交:遗传和繁殖规律不清楚、缺乏理论和技术,导致盲目杂交,成功率低、利用率低等问题。
研究目标
研究其遗传和繁殖规律:形成系统理论和技术,创制一批可育品系和优良品种,产生显著效益。
主题:《鱼类生殖调控与生殖操作育种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胡炜
胡炜指出,鱼类是研究生物生殖调控机制的独特模型,生殖更是优良品种培(选)育与扩群应用的前提。并从八个方面鱼类生殖调控与生殖操作育种技术研究。
1.刻画GnRH/kiss神经元起源、迁移与定位。
2.kiss2调控雌性而非雄性垂体激素的作用。
3.GABAergic神经元在生殖中的功能。
4.GnRH3具有调控鱼性别分化的新功能。
5.SN是一种新的生殖内分泌激素。
6.斑马鱼配子成熟需要m6A修饰。
7.鱼类i生殖轴与生长轴的调控新通路。
8.鱼类生殖操作育种技术:性控育种、倍间杂交、生殖开关、借腹怀胎。
主题:《草鱼基因组SNP位点短序列探针发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汪亚平
汪亚平研究员向在场嘉宾介绍了草鱼基因组SNP位点短序列探针发掘的历程;
1、1996年,Lander等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首次发现。
2、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分布,平均1kb出现一个。
3、绝大部分SNP呈现二态性特征,是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分子标记。
并对高保真RDF筛选、基因组SNP位点筛选、SNP位点短序列探针(SNProbe)筛选的三项筛选技术流程进行解读。
主题:《鱼类IFN-gamma调节MHCⅡ表达的机制》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 聂品
聂品教授详细讲述了鱼类IFN-gamma调节MHCII表达的机制。并对鱼类Ⅱ型干扰素系统做了详细分析。最后就鱼类IFN-γ如何调节MHCⅡ分子的表达展开了讲解。
主题:《草鱼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
中国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白俊杰
白俊杰指出:草鱼具有肉质好、饲料蛋白要求低、适应水域广等特点,我国近年来产量500万吨左右,在养殖鱼类中居首位。
草鱼种质现状:目前养殖的草鱼依然是野生种的直接利用,至今没有选育品种;种质衰退、近交现象严重,表现在苗种的成活率低、生产速度慢、病害损失也日趋严重;系统开展草鱼的种质资源收集和研究、培育适合产业需求的新品种。
草鱼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研究,收集了采自佛山、肇庆、荆州、长沙、江苏、瑞昌、益阳等地的10多个草鱼群体和金草鱼群体,经筛选保留了1000多尾草鱼亲本和2000多尾后备亲本。通过比较测定了不同地理种群后代生长性能和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子代生长性能,获得了3个在生长性状上有明显优势的种群和2个优势杂交组合。利用草鱼优势群体和优势杂交组结果指导企业生产优质苗种,效果很好,初步解决了企业因盲目配种引起的种质近交衰退问题。
主题:《品种创新促进黄颡鱼产业升级》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樊启学
樊启学教授表示:在黄颡鱼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种创新驱动黄颡鱼产业升级。从2012-2018年,黄颡鱼产量逐年递增,其中湖北、浙江、广东、江西、安徽是黄颡鱼的主要五大产区。
黄颡鱼养殖发展状况: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中黄颡鱼产量增长最快,独树一帜;湖北省养殖产量增长最快;黄颡鱼表现出量价共涨。
产量与价格通常表现为:缠绕曲线-此起彼伏。有所谓“猪周期”-平衡供应。黄颡鱼产量与价格共涨说明了市场处于未平衡的供应状况,黄颡鱼养殖还有市场空间。
“黄优1号”促进了黄颡鱼养殖产业的升级。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摄食旺盛、抗病性强、市场价值高等特性。近两年“黄优1号”新品种成为黄颡鱼主养品种可见市场对优秀品种的认同,同时新品种对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主题:《性别控制技术在鱼类良种繁育中应用》
中山大学教授 张勇
张勇教授主要讲述了鱼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上面的研究。通过对石斑鱼性别分化与性逆转、鳜鱼生长性别差异、鳜鱼性别控制与良种培育几个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鱼类性别控制技术展望:深化对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基础理论研究(鱼类在整个脊椎动物中,其性别类型和表现形式格外丰富多彩。深化对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脊椎动物性别决定与检测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工控制鱼类性别的技术体系(主攻方向放在鱼类遗传性别的人工控制方面,重点放在各单项技术的相互连接和配套上,大力发展我国鱼类单性养殖,丰富和完善鱼类的繁育体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鱼类不育调控技术研究(利用远缘杂交或人工诱导三倍体产生,利用基因操作技术,抑制性腺分化发育,完善与提高现有人工控制鱼类性别技术)。
主题:《鲷科鱼类种质资源评价与保护利用》
中国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张殿昌
张殿昌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鲷科鱼类的概况。鲷科鱼类不同种类生长速度、肉质差异显著,黄鳍棘鲷生长最慢,肉质最好,黑棘鲷和真赤鲷具有生长快、易起捕的特点,种属间杂交是聚合鲷科鱼类优良性状,培育优良新品种的重要方式之一。
鲷科鱼类精子超低温保存与利用是我国最早的一组关于海水鱼类精子保存的研究论文,具有开创意义。
目前经过5代选育,选育的黄鳍棘鲷个体生长速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增加了21.30%-24.5%.培育的新品系苗种在广东珠海、福建漳州和广西北海等地进行了推广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会场花絮
部分参会嘉宾
诚一养殖基地一览
荣誉墙
作者:水产养殖网 吴康